滿江紅·小住京華①
小住京華,早又是、中秋佳節。為籬下、黃花②開遍,秋容如拭。四面歌殘終破楚,八年風味徒思浙③??鄬z④,強派作娥眉,殊未屑!
身不得,男兒列,心卻比,男兒烈。算平生肝膽,因人常熱⑤。俗子胸襟誰識我?英雄末路當磨折⑥。莽紅塵⑦,何處覓知音⑧?青衫濕!
——秋瑾⑨
注釋
①《滿江紅·小住京華》是秋瑾的一首作品。這首詞中,秋瑾說自己“身不得男兒列,心卻比男兒烈。
②黃花:菊花。秋容如拭:秋季的天空非常朗潔,好像剛洗過,一點浮云也沒有。
③作者于光緒二十二年(1896)結婚后即到北京居住,到作這首詞時,已過八年。徒思浙:徒然思念故鄉浙江的風光。
④儂:女子自稱,這里指作者自己。蛾眉:原指女子長而美的眉毛,引申為女子。殊未屑:很沒有把它放在心上。
⑤因人常熱:指好打抱不平、樂于助人等等。
⑥英雄末路當磨折:磨折所指,當有較復雜的內容,如對國事的憂慮,對官太太平庸生活的厭惡,對丈夫不能理解自己的失望等等。這句意思是說自已大概是英雄走到末路(絕路),該當受這些磨折。這是極為悲憤的說法。
⑦莽:廣闊。紅塵:人世。
⑧覓:尋找。知音:指革命同志。
⑨秋瑾(公元1875-1907年),號競雄,別號鑒湖女俠,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行者,民主革命的女英雄,浙江紹興人。秋瑾奉父母之命嫁一官僚子弟,婚后居于北京,因感于民族危機,立志革命。1904年她赴日留學,次年加入同盟會,同年歸國進行革命活動。1907年她組織光復軍,配合徐錫麟起義,徐在安慶起義失敗被窖,她也在紹興被捕殉難。
解讀翻譯
暫時住在北京,早又到了中秋佳節,包籬下面的菊花都開放了,秋天的天空像被擦拭過一樣明凈。在家庭的牢籠中,雖然四面楚歌,我終于沖出來了,回想八年不幸的婚姻生活,我此刻對故鄉浙江的思念不過是徒然。他們強迫我表面上做個貴婦人,對于那樣的生活,我不屑一顧!
雖然我身不在男兒之列,但我的性格卻比男兒還要剛烈!回想我平生,對人肝膽相照,誠懇熱情,但以那些凡夫俗子的胸襟,誰能理解我呢?可見在英雄末路的時候,人是常經受折磨的。在廣闊的人世間,去哪里尋找我的知音呢?想到這里,我不覺傷心落淚,沾濕了衣襟。
賞析
1903年,秋瑾與丈夫發生沖突,離家出走,從此走上革命道路,這首詞就寫于那時。詞的上片描寫作者離家后的矛盾心情。在舊式封建家庭里的八年貴婦人生活,其實是對自己的摧殘和折磨,現在終于得以解脫,作者心情愉悅,看見滿地的菊花,心中清爽而明凈,對那所謂的貴婦人的生活表示唾棄和蔑視。但是,每逢佳節倍思親,一個人在異鄉的中秋節,歡欣之余還是很思念自己故鄉浙江的美好風光,“徒思浙”反應了自己的思鄉之情。
下片寫作者雖有一腔豪情但知音難覓的迷茫。開始作者把自己的身、心與男兒對比,表達自己的凌云壯志,接著卻筆鋒一轉,說在世俗的人間,誰又能理解我一個從家庭中出走的女子呢?擔心與憂慮之情溢于言表。秋瑾是一位女中豪杰,但此時的她也感到迷茫:在封建社會,一個女子的叛逆又能得到多少的同情與肯定?這首詞基調高昂,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參加革命前的復雜心情,真切感人。
擴展閱讀
志比男兒的秋瑾
秋瑾的家庭封建主義思想很重。她的爺爺、父親都做過官,張口閉口離不開封建禮教的陳詞濫調。秋瑾長到十四五歲時,就已有志有才,很喜歡看有關梁紅玉、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書,決心像她們那樣為女子爭光。
有一天,秋謹的表姐妹來玩Q在交談之中,姐妹們都恨自己是個女孩子,沒地位、沒自由,好像籠子里的小鳥。秋瑾越談越覺得不平,憤憤地說女子的聰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,只是因為女子沒有機會讀書,缺乏獨立謀生的本領,依靠男人吃飯,才受欺侮。我們應該立志圖強?!?/p>
這話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親知道了。他很生氣地把秋瑾叫到面前:“《女誡》看了沒有?記住了嗎?”“不但看了《女誡》,還看了《史記》《漢書》?!鼻镨獜娜莼卮??!班?,看這么多書?女子無才便是德。這句話你忘了么?”“可寫《女誡》的班昭就是女的??!還有蔡文姬、謝道韞、李清照,都是才女?!备赣H沒料到女兒竟敢當面頂撞他,正要大發脾氣,一個女傭人進來說:“舅老爺來了?!彼鹕硪凰π渥?,就急忙迎客去了。
秋瑾看著父親的背影,不服氣地小聲嘀咕著:“不對就是不對,發脾氣能讓人服嗎?”
本文標題:秋瑾 · 滿江紅 · 小住京華(標簽: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007dxj.com/xiandaishi/manjianghong.html
除非注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為「詞語庫」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!